您现在的位置: 第二高中>> 党建之窗>>学习园地>>正文内容

学习园地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了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首要原则,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根本性质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最核心的内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我国社会性质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方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文化体系等各方面内容的根本属性。这既反映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要求上,同时也体现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上。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

  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跨越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战略支撑。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践表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现代化道路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性质,才能走得通、走得顺、走得稳、走得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契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意愿、充满生机活力的道路。

  没有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早在1965年,毛泽东就曾明确指出,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域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上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苏联的失败教训也深刻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放弃党的领导,现代化建设就会遭遇重大挫折,现代化进程就会遭受迟滞阻碍,甚至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在中国,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离开了社会主义性质,现代化道路既不可能成功开创,也不可能继续向前推进。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之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毅然决然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为这个目标而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共产党人科学制定和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中长期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这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鲜明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任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中国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提出了分“两步走”的设想。改革开放后,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部署。

  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进一步强调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细化了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这样的战略安排,把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统一起来,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发展道路又是前进方向,既是奋斗目标又是实现路径,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蓝图。

  实践表明,从当前实际出发,将长远战略目标进行阶段化设计部署,制定具体阶段化目标措施,成为我们党持之以恒为远大目标奋斗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坚信,我们的宏伟目标经过不断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也是一定能够实现的。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航船必将向着伟大复兴光明前景劈波前进、行稳致远。

  三、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生产力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先进生产力指引着社会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勇于开拓创新,着力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和弊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动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力量。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开拓创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论断,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全面铺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形势,以巨大政治勇气和智慧,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问题,把脉开方、对症下药,把长远制度建设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把顶层设计同试点探路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同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结合起来,把破除体制机制顽疾同解决新出现的矛盾问题结合起来,实现了改革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完成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开创了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还需要不断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没有固定公式可以套用,中国的实际问题必须靠我们党独立自主来解决。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广泛团结凝聚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伟业的必由之路。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团结奋斗是与生俱来的基因。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历经各种苦难,铸就伟大辉煌,胜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百年奋斗充分表明,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团结奋斗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团结奋斗,团结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百年来,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牢记“人民”二字,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始终坚持为民造福、为民执政,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着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阔步前进。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


63K